云南省第八届社科学术年会学科专场——“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和谐世界”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出席研讨会的有云南省社科联正厅级巡视员江克、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和少英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王铭铭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党委书记周大鸣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丁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刘世哲编审,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主任张先清教授,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副院长徐黎丽教授,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陈庆德教授,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何明教授,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助理科技处处长郑晓云研究员,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杨金昌同志,以及云南民族大学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的领导和师生等,和少英副校长、江克巡视员和王铭铭教授分别向大会致辞。
和少英副校长在致辞中首先高度评价了文化多样性在当今社会对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价值,他认为和谐世界是文化互补而不是文化趋同的世界,和谐世界的文化观是承认多样性、尊重差异性、倡导互补性的文化观,不同文化之间只有相互借鉴、相互欣赏、求同存异,才能实现共同发展。随后,和少英副校长向与会来宾介绍了我校民族学学科发展历程及学术贡献,并向多年来支持我校民族学学科建设的各位学者和嘉宾表示衷心感谢。最后,他倡导大家共同努力,为建设费孝通先生描绘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和谐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江克巡视员高度肯定了此次研讨会的学术分量,认为这是云南省第八届社科学术年会中“最高端”的学科专场会。他指出民族学、边疆史和东南亚研究是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三个优势和重点扶持学科,而云南民族大学的相关研究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后他援引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希望我校民族学学者顺势而为、再攀学术高峰。
王铭铭教授认为研讨会将“文化多样性”与“构建和谐世界”两个概念相互联系,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都是极端重要的,中央提出的“多种文明和谐共存”理念确立了中国自己的价值观,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因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早在1932年,芝加哥学派主将派克教授在《论中国》一文中就指出中国民族融合的传统具有上千年的历史,王教授由此指出,今日我们构建和谐世界应该挖掘借鉴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最后王铭铭教授指出,要理解并挖掘中国传统中蕴含的和谐世界思想的精华,民族学是极端重要的学术工具,西南民族学在发展中形成了很鲜明的民族文化多样性研究的传统,是研究文化多样性强有力的学术工具。王铭铭教授认为,这次会议是我国民族学界最先进的一次会议,就如何将国内的民族学研究经验升华为世界理论,这次会议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可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为民族学的“世界理论”形成做出独特的中国贡献。
开幕式后,与会学者举行了四场学术研讨。同时,王铭铭、周大鸣、丁宏、刘世哲、张先清、徐黎丽等6位教授分别为师生作了精彩的学术讲座。此外,省外专家还对我校民族学学科建设方案进行了深入论证,提出了许多中肯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陈鲁雁同志代表学校会见与会学者。陈鲁雁书记对学者们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向学者们详细介绍了我校的重点工作和近期学校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希望学者们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云南民族大学的改革发展。(民族研究所、民族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