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日报校园里何以掀起创业热
http://yndaily.yunnan.cn/html/2013-08/14/content_741336.htm?div=-1
大学生就业难,几乎是每年毕业季躲不开的话题。但在云南农业大学却出现了不一样的风景——
“今年假期做什么,我们一起创业吧。”7月初,由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主办的一次讲座,主讲嘉宾都是本校创业有为的学子。同时还启动了“永年太和”百万销售团队暑期创业的报名,也吸引了来自普洱茶学院、食品学院、经贸学院和基础信息学院的100余名报名者,10天左右就组建起25个创业团队。
今年暑期,云南农大龙润普洱茶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周玲也将时尚一回——上网开店。她说,这是奉校领导之命,真实了解学生创业中将面临的各种困难并协调解决的探索。她开的网店,“要突出学院优势,要有CD在线营销,点击率要高,要做好客服跟踪、开设网络研究室”,诸多的使命,让她的网店非同寻常并成为示范。
院长吕才有说,今年暑期放假前,学院牵手深圳市永年太和茶业有限公司,共同创立永年太和大学生创业体验中心塈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这个网上营销茶业的品牌企业,以“零投入”、“零风险”的形式,承诺免费提供50个网上商铺,让在校大学生加盟体验网上营销的实战过程,在创新创业中拓展销售市场。
据他介绍,在深圳成功创业的永年太和经营者,具有浓郁的茶文化情结,设在宁洱县的茶叶生产企业,产品具有花草化、多元化特色,拥有大批年轻消费客户。而云南农大有大批人力资源,也是新媒体运用的时尚一族。以茶为媒,校企双方一拍即合,引导学生将兴趣应用于创业创新实践中。
按吕才有的比喻就是:把学生假期上网“打游戏”的时间,用来体验电子商务销售,引领更多的学子走上创业路。这也是为落实学校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启动探索“十百千”工程的尝试。据吕才有介绍,该工程拟在5年内培养10个1亿元、打造100个千万元、成就1000个百万元销售额的创业团队。为此,学校把办学规模较小、专业创业有优势的普洱茶学院确定为试点。使创业、就业、学业贯穿教学全程。
吕才有说,通过创业体验,培养一批电子商务“种子选手”,从销售茶产品起步,逐步转型经销土豆、鲜花等农副产品,在培养创业团队的同时,让云南的特色农业产品远销他乡。
【创业体验】
1 【人物】 博士单治国、张春花
【店名】 易恒茶堂
【特色】 店主是懂茶爱茶的专业人士,希望打造生态有机云南品牌茶
单治国和张春花都是博士毕业,在学校创业示范园开设的“易恒茶堂”,使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茶博士” 。和普通的茶室一样,这里既有沸水蒸腾,茶香绵长的品茗台,也有产自全省各地,既供展示亦供销售的各类茶叶;和普通茶室不一样的是,两位老板都是对茶有着专业研究的人士。
来自山东的单治国毕业于普洱茶学院,对茶有感情也有想法。他既想做好茶科研,也想做好茶种植和茶销售。怀惴这个梦想,毕业时他放弃了许多好机会,毅然决定自己创业。在向学校提交了创业计划书,得到学校的肯定和支持后,他和合伙人张春花筹资6万元在创业园里开起了自己的“易恒茶堂”。
因为懂茶爱茶文化,这个小小的茶堂很快便吸引了众多同道中人。一年下来,创业投入基本就回来了。可赚钱并不是小单的终极目标。指着架子上陈列的茶饼茶膏,单治国如数家珍般说着其中蕴含的科技成分和市场前景。他的梦想是把中国的养生与茶叶的深加工结合起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出茶系列养生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创出自己的品牌。“我会走遍云南,找到人类干涉最少的自然茶园,打造出真正的生态有机云南品牌茶。”
2 【人物】 大二学生李静伊
【店名】 搜普洱
【特色】 与茶山合作,为客户量身压制茶饼
19岁的茶艺茶道大二学生李静伊,也邀约5位同学组建了创业团队。“团队成员各有优势,学信息工程的擅长电脑,自己在学校创业园中开了实体店”,这位看上去单薄柔弱的团队组长,不仅开过网店,与同学合伙在学校创业示范园开的“搜普洱”商铺,已尝试与茶山合作,为客户量身压制茶饼。
她说,暑期尝试开网店,能否赚钱不重要,积累经验才是目的。对于未来,她的理想是开自己的公司。
【创业案例】
1 【人物】 李林辉
【店名】 七彩云花旗舰店
【盈利模式】 与昆明七彩云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网上销售鲜花食品等特色农产品
李林辉衣着简朴、话也不多,看上去和普通学生没有太大差别。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做电商就做成了“百万富翁”:去年,他的网店销售额是100万元。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了200多万,到年底完成500多万的预定年销售量也不是难题。
2009年,李林辉考取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研究生二年级时,通过导师介绍,李林辉认识了食品学院的吴荣书教授,吴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鲜花食品的开发。作为最富云南特色的产品,因为缺乏合适的销售渠道,这些鲜花食品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李林辉找到吴教授,谈了自己准备在网店卖鲜花食品的打算。吴教授对他的想法非常支持,考虑到李林辉的经济能力,吴教授提出了赊销的建议,即先卖后结算。这份信任感动着也激励着他,为了将这些食品很好地宣传出去,他撰写广告词、设计宣传页。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李林辉的网店起死回生了,月销售额很快就达到1.5万,纯利润4500元。研究生3年级时,他的小网店变身商城,成为食品学院昆明七彩云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七彩云花旗舰店”,当年就完成了100多万的销售额。按照和公司的协议,他和他的团队不仅有每月2000元到3000元的底薪,还有销售额20%左右的提成。
“完全没想到能做得这么好,除了产品好,老师、学校的支持也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因素。”李林辉详解其成功秘诀时说:现代人很看重养生,追求有机、生态、健康的产品是一种时尚,而农大很多贴上高原特色农业标签的科研成果正符合这一特征。一次店里做活动,仅3个小时就销售了15880瓶鲜花原浆。下一步,他准备将云南农大有特色的、已转化的科研成果放到网上销售,目前进入他视线的已有蜂蜜、花茶、食用菌等诸多特产。
李林辉的成功创业,使他成了农大的明星。为了鼓励支持他的创业,学校为他提供了专门运营场所。“现在租的房子太小,货都堆不下。以后有了固定场所,展示、包装、销售就更方便了。”目前,李林辉团队有10个人。除了他,还有7个是农大毕业的学生,其中有4个还是今年刚毕业的。“接下来,我要成立一个公司。不仅要把学校的特色科研成果介绍出去,还想带动更多的学弟学妹和我一起创业。不出意外的话,明年我们的销售额就会上千万。”
2 【人物】 冯勋维
【店名】 泌馨花卉
【盈利模式】 购地培育种苗、种植花卉,自产自销。
冯勋维的“泌馨花卉”就开在云南农大的创业园内。简朴整洁的办公室里,办公桌椅和电脑都是学校帮配的。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满满一面墙的照片:红的花、绿的枝;采收完毕的花地、栽着种苗的苗圃,姹紫嫣红,很是好看。这些,那是冯勋维创业一年多来的成果展示。
从去年1月创业到现在,短短1年半时间,冯勋维经历了一亏一赚的“冰火两重天”。如今,他不仅把借来的钱还了,把去年欠的债还了,还净赚20多万。
还在上高中时,爱花的冯勋维就决定要在花卉种植中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大学时,他如愿以偿上了农大的园林系,主攻花卉。大学4年级时,他就开始着手创业计划:种花、卖花。4年级下学期,从亲戚朋友那儿筹到13万后,他和合伙人买下了一块8亩的种苗基地。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他精心侍弄着这块土地。可惜天不遂人愿,去年的种苗市场并不好,冯勋维第一次市场试水就亏了10万元左右。当旁人为他担忧时,对这个行业充满信心的小冯却没有着急:我对花卉市场很了解,这个产业,只会赚,不会亏。
短短半年时间,花卉市场很快迎来了春天。而此前冯勋维做的功课开始起作用:斗南花市有他的种苗零售摊位。网上有了“云南卓勋花卉种苗有限公司”的公司主页,苗圃里的60多个品种的种苗成功打入市场。几个旺季的销售下来,他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净赚20多万。赚进第一桶金的他没有止步,而是很快又到处筹资,花45万在昆明转了一片占地33亩的花地。在改良土壤、完善系统后,这个花地开始迎来新一轮的丰收。
“花农”冯勋维开始对未来做规划:“第一步做种苗,我已经成功了。第二步,我要做鲜切花,33亩花地的鲜花一年四季都可上市,昆明市场可谓供不应求。第三步,我要把种出的鲜切花发到全国各地。目前,我们已在全国各地联络农大毕业生,建立云花销售网。我的花地,未来要做到亩收入1.5万的纯收益。我相信,这些会很快实现。”
【校方探索】
怎样促进学生创业?
云南农大众多学子成功创业,得益于学校多年的精心呵护。分管就业工作的副校长黎素梅,在接受采访时就历数了该校促进学生创业的7项探索:
1、培养创业意识,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潜力需要培养和挖掘,创业不论成功与否,都应该激励学子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接触社会去锻炼。
2、宣传创业政策,尤其是宣传云南省扶持大学生创业的“贷免扶补”等多项创业利好政策。
3、传授专业技能,如请创业成功人士现身说教等,以多种形式培训有意愿创业的学生。
4、激活创业热情,通过在校内宣传创业典型、组织创业大赛等,形成创业有为的氛围。
5、搭建创业平台,学校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共有35间工作场所,主要为在校学生和毕业3年的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实践平台。学校免去入园项目房租、网费,还提供了价值80余万元的设施设备,目前已有23个项目入驻。2011年,该创业园成为首批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园。
6、提供创业扶持,学校每年设立10万元自主创业资助基金、20万元大学生创业园专项基金、20万元国家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基金,专项用于奖励和帮助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创新。自2009至2011年以来,已奖励资助创业项目26项。2012年,在学校第五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中,已筛选出401项申报作品中的140项给予资助。
7、加强创新研究。学校出资22万元设立就业创业工作研究课题,仅2011年发表就业创业相关论文近20篇,并出版了两部专著,以更好地指导创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