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整风查摆问题 边查边改重在落实
本站消息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学校党委把调研座谈作为广泛听取师生意见的重要方法。2013年9月11日下午,学校党委书记张海翔带领活动办工作人员,深入农学院实地查看了实验室和教室,并与学院领导班子、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座谈交流,听取师生的真话、实话、心里话。
一开场,张海翔书记就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既是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要搞好这次活动,就是要开门整风,要落实群众路线,要走进师生中听取意见,重点抓好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来带动好的校风,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今天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请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一是对学校领导班子和个人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方面问题的意见和看法。二是学校的改革发展定位问题。工作中应该怎么抓主要问题、主要矛盾,让学校更快发展?如何办成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积极围绕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争当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排头兵,争做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践行者,争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业绩。三是学校和学院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和涉及师生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我们要畅所欲言,敞开来谈,不要担心提出问题来会不会伤面子,会不会说过了,或者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这些都不要怕。我们要充分发扬民主,充分发挥群众的智慧,把问题提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梳理,对带普遍性和长期性的问题,要尽快建章立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我们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张海翔书记的话说得非常实在,亲切自然,使在座的师生们打消了顾虑。农学院院长郭华春教授说,“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必须破除一些制约学校发展的制度,解决盖章手续复杂、政府采购时间长、学科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建议学校成立发展规划处,综合规划协调学校整体的长远发展。”副院长刘雅婷教授说,“农学类专业实践性强,而学院缺乏短路程的教学科研基地,前往大河桥基地的交通成本太高。”学院党委书记李富生说,“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管理轻教学、重学术轻思想建设的情况。”老教师代表杨清辉教授说,“校园文化交流平台缺失了传统方式,有些信息获取不够通畅。”还有教授提出,“学校发展很快,有目共睹,但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师忧患意识需要增强。”
一会儿功夫,就提出了十多条意见和建议。张海翔书记听得认真,记得仔细。他让随行工作人员把这些意见全部记下来,会后迅速与相关部门对接,提出解决方案立即整改。同时对于现场能够解决的问题,张书记立即给予了答复。
稻作所所长陈丽娟博士说,“目前稻作所班子配备不全,研究团队缺少新鲜血液补充;校企合作制度不完善,有企业愿意投资兴建实验大楼,但土地一直落实不了。”对于稻作所的建设发展,张海翔书记十分关注。他说,杂交粳稻育种是农大已有的四张名片之一,我们要把它持续发展好,不能软不能松不能散,要尽更大努力把这张名片擦亮。
谈到学习生活方面,大家七嘴八舌。年轻教师代表海梅荣博士说,“青年教师工资低,面临着住房难、子女上学难等问题”。张书记说,“学校始终把关心教职工切身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千方百计提高教职工待遇,稳步提高教职工收入,着力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广大教职工充分共享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今年,学校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将教职工的人均年收入提高1万元,尤其要使青年教师和一线教师的收入得到明显增加。”研究生代表反映,“到食堂就餐比较拥挤,有些服务设施不够便利。”本科生代表反映,“校园学术讲座信息发布渠道单一,不及时;校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有待提高;学生公寓17栋、18栋维修不到位。”张书记说,“学校坚持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但有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学校正努力逐步解决,为师生们提供周到的服务,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生党支部书记希从芳老师说,“学校领导直接联系班级制度效果很好,学生很喜欢,希望能够坚持下去,不断完善。”张书记回应说:“这个意见提得好。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领导带头改进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我们要建章立制,克服做得不好的方面,发扬好的经验做法并长期坚持,决不走过场。”
张海翔书记在座谈中强调,搞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是在“做”上转变作风。如果我们的干部和党员都认真做事,那么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做好。学校的发展来之不易,但越是在顺利的时候,越要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改革意识。各部门、各学院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座谈,广泛听取师生意见,把问题找准,建章立制,整改落实,不断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校党委委员、党办校办主任李国春,校党委委员、组织部统战部长文俊,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等参加调研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