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教育
首页 > 楚雄教育 > 浏览文章

习近平讲话的语言风格及特点

( 浏览: 加入收藏 )

 

 

说话,既是一种思想观点和能力水平的展现,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和技巧的反映,同时也是一个人立场、态度、方法和感情的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善于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同频共振、凝聚共识;善于用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语言深入浅出、解惑释疑;善于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娓娓道来、触及心灵;善于用极其凝炼、高度概括的话语提纲挈领、大开大合;善于用问题开刀,拿现象作靶开诚布公、振聋发聩;善于用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广征博引、纵横捭阖;善于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大情怀、展现真性情;善于用可亲可敬、平易和蔼又从容淡定、沉稳大气的肢体语言和语态眉宇传神、灵动善融。这种语言风格和特点,充满吸引力、感染力、感召力,对纠正领导干部讲话中的假、空、长等不良风气,有很重要的意义。

新华网北京12月9日电 据《学习时报》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了大大小小百余次重要讲话,包括大量的批示、演讲、访谈和信件等,形成了其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充满了语言魅力。这些讲话让大家想听、爱听、愿听,往往觉得很过瘾、很解渴、很兴奋,常常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和醍醐灌顶之感,许多话题被热议,许多语录成热词,许多观点成了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用得上的经典和名言警句,既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又有很强的穿透力和冲击力;既娓娓道来、和风细雨,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真正能入耳入脑入心入神。

探究和总结习近平讲话的语言风格,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那次讲话初见端倪,那篇演讲可谓语惊四座,又波澜不惊,字字句句叩击着心灵,显现出一种自信大气、从容淡定、沉着稳健、朴实平和的风格特点,之后的一系列讲话特别是出访国外的多次演讲、考察工作时的多次讲话,以及在纪检、组织、思想宣传、外交等诸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集中展现了他鲜明的话风和语言特点。这里,专就其讲话的语言风格和特点作一初步且粗浅的梳理,乃管中之见,难免挂一漏万,以期抛砖引玉。

善于用讲故事、举事例、摆事实的方式同频共振、凝聚共识。让故事来讲理,让事实来说话,让事例来说明,这在习总书记的讲话中经常运用,尤其是他在国外的多次演讲,都会讲一些故事,或者举一些具体事例。比如,他在莫斯科的演讲中,生动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苏联飞行大队长库里申科来华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等三个说明“两国人民相互支持和帮助的事例”;在坦桑尼亚演讲时,讲了一对中国年轻人如何热爱非洲的故事,在讲到中非关系和中非人民越走越近时,列举了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以寻常百姓生活的共同点,瞬间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在刚果演讲时,讲述了三位中国华侨冒险救出12名刚果邻居的感人事迹;在墨西哥演讲时,用米卢带领中国足球闯进世界杯比赛和墨西哥跳水队在中国教练指导下拿下好成绩的事例阐述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讲述了冼星海在阿拉木图创作的故事,特别是他讲述的中哈两国人民交往的两个故事,一个是半世纪后儿子找母亲,一个是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无偿献血,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等等。这些故事和事例生动有趣、鲜活实在,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巨大的宣传效应,从这些故事和事例中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得到启迪。在国内的一些重要讲话中,他也常常“举例说明”,比如列举过秦王朝、唐王朝由兴到衰的例子,来说明中国历史上因为统治集团严重腐败导致人亡政息;讲“颜色革命”的事实来说明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的道理;用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的故事来告诉大家信仰的味道、信仰的力量,等等。事实胜于雄辩,故事和事例是有血有肉的,它胜于一切空洞无物的说教,很多道理在事实面前不言自明,很多歪理在一个个事例面前不攻自破,这就是讲故事的魅力。

善于用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语言深入浅出、解惑释疑。大家普遍感到,习总书记讲话最鲜明的一个语言特色是口语化、接地气。他经常用一些很直朴、很简单的大白话、大实话,特别是一些普通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话来表达思想,包括还经常会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谚语、歇后语、网络用语,会用一些形象化的比喻,等等,这样的大白话俯拾皆是。比如,他用“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样朴实无华的话来阐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用“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有时是虚胖”来比喻说明只有经济总量而没有先进科学技术支撑是不够的;用“益智补脑”来比喻学习;用“缺钙”“软骨病”来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玻璃门”“弹簧门”来形容阻碍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用“墙头草”“推拉门”来描述干部队伍中的好人主义,等等。他讲改革要辩证施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瘀化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讲树典型不能用“开小灶”“吃偏饭”的方式来催生;讲一个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穿了才合适”。甚至像当年毛泽东说有新闻也还有旧闻的句式,他提出,“‘一般’如果没有硬杠杠,最后都成了‘二般’了”。他讲,“我们手里捏着一把好牌,一定要有好牌打成为好局的自信”。他还讲,“做群众工作,我们共产党本来就是拿手的”。类似“一把好牌”“拿手的”这样极具口头语的用词和表达,远比那些“打磨”过后工工整整的大话更生动活泼,更具生活气息。这些很接地气的群众语言,轻松自然、通俗易懂,口语化味道很浓,它一扫人们反感的大话、套话、空话和“官话”,与大众话语体系很对接、很吻合,似春水一般清澈,令人耳目一新。习总书记在讲到中国梦时指出,“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达”。而他讲话的语言风格正是在以“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达”为显著特征。

善于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娓娓道来、触及心灵。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但不居高临下,他经常用一些近乎唠嗑、拉家常似的聊天、谈心式话语触及人的心灵,话语中充满着亲和、温和、随和,以及平等、平易、平实的风格特点,一下子拉近了距离,让人倍感亲切、温暖和感动,不经意中感化人、教育人和引导人。比如,令大家记忆犹新的是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一开口就说“让大家久等了”,接下来又说“大家很敬业、很专业、很辛苦”,言语中一股理解人、关心人的暖流悄然涌动,浸润心田。在这篇精彩的讲话中,他还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公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样的语言没有高调和口号,也没有任何豪言壮语,而是一种近乎谈心式沟通交流,沐浴着人的心灵。他在坦桑尼亚演讲时,一开口用“哈巴里”打招呼,用“阿桑特民萨那”来谢谢大家。他在墨西哥演讲时,还深情地道白:“我是一个足球迷。”等等,处处尽现一个大国领导人的平等待人、平易近人的亲民风彩。特别是总书记在每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时,经常用自己亲身经历和切实感受来促膝谈心,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说管用的话。比如,他关于要求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系列讲话,都不是板着脸孔、硬邦邦地说话,而是言传身教,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示之以行。他曾讲自己在福建宁德当地委书记时为何不住窗式空调房间而住在居民区里,为何一直不敢带头装空调,在河北正定当县委书记时如何用车,以此告诫领导干部不能搞特殊化;在福州工作期间如何“坚壁清野”拒收购物卡等礼品,以此引导领导干部拒腐蚀永不沾;外出调研如何避免“扰民”、不搞特殊化,以此教育领导干部要跟群众多零距离接触,多打成一片,不做群众反感的事,等等。他还语重心长地要求领导干部“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省下点时间,多读点书,多思考问题,油腻的食物少吃一点对身体还是有好处”。这样的话语既如长辈,又似邻家兄长,让人如沐春风,心有所动。

  善于用极其凝炼、高度概括的话语提纲挈领、大开大合。总书记的讲话站位高、立意高,思想深邃、思路开阔,既有很强的气场,又有很大的气势,这种气势首先表现在语言气势上,他面对广大青年阐述中国梦时大开大合地讲到,“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这种气势又往往贯穿于时空上的大跨越、大穿越。比如,对500年来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他用“6个时间段”进行高度概括;对党走过的92年光辉历程,高度概括为“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3件大事”,并得出结论,我们脚下的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走出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中“走出来的”,是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走出来的”,是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传承中“走出来的”。这四个“走出来的”由近及远,不断上溯,上下几千年,时空大纵横。又比如,他在参加“复兴之路”展览时,把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用三句诗词作了高度凝炼的描述和概括,昨天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今天是“人间正道是沧桑”,明天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大气磅礴、气势恢宏。这种气势还常常体现在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揭示、把握上,比如,他深刻地指出改革开放的30多年,大体每10年是一个段落,每一个段落又有一个共同特点:开头都充满机遇挑战或危机,之后又转危为安,这就是对规律的总结。他还善于用一些高度凝炼的几个字或关键词,把思想浓缩其中,让人能听懂、能明白、能记住。比如,他在讲到中非关系时,用了“真、实、亲、诚”四个字高度概括,精辟而深刻。总书记的讲话,总是以这种凝炼、归纳和概括的大手笔,高屋建瓴,有很强的历史纵横感和现实深邃感。

善于用问题开刀,拿现象作靶开诚布公、振聋发聩。总书记的讲话为什么很解渴、很过瘾,总会引起强烈共鸣,产生巨大反响,甚至让人拍案叫绝?关键在于了解实际、深谙国情党情民情,实事求是地讲问题、摆现象,敢于亮剑、敢于“唱黑脸”。在总书记的讲话中,问题始终是个导向、是号角,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一针见血、有的放矢。比如,他经常列举干部队伍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可谓毫不留情;他讲到现在社会上浪费现象以及奢靡、奢华之风很甚,可谓痛心疾首;讲到一些干部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严重,可谓直指病根;特别是他对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的诸多表现、干部队伍好人主义、不敢担当的种种样子,包括用人上的种种“关系圈”“潜规则”等不正之风、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的不良习气,甚至社会上的种种假丑恶现象,等等,都拿起手术刀,剖析得鞭辟入里,不回避矛盾和问题,不隔靴抓痒隔山打牛,这种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气魄,使得每一次讲话都有大喝一声、猛击一掌的感觉,使大家更好地“照镜子、正衣冠”。

善于用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广征博引、纵横捭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它山之石为我用,这在总书记的讲话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特别是对于古今中外一些经典的古诗词运用堪称驾轻就熟、画龙点睛。他用著名学者王国维关于治学的三种境界来论述理论学习也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也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人憔悴”的心甘情愿;更要有“众里寻他千百度”,最后在“灯火阑珊处”去领悟真谛。这种语言比一般地提学习要求更妙趣横生、意味深长。这种例子举不胜举,几乎在他的讲话中都会时不时地引用一些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古语和诗词,即使到国外的一些演讲,也都顺手拈来、恰到好处,为每一次讲话增色不少。这种广征博引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元素,正如总书记所说,是“从前人留下的思想宝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珍贵滋养,从人类创造的最新文明成果中寻找登高望远的思想阶梯”。

善于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大情怀、展现真性情。无情未必真英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任何一个讲话或一篇文稿,高低深浅在于字里行间有没有流淌着一种真情实感,无论是个人情感抑或是家国情怀,有了感情在里面跃动,语言文字也就活了起来,就会充满了灵气,有了一种“会说话”的生命力量。总书记常常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内心汹涌澎湃的家国情怀,他号召“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他曾感慨到:“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他还曾饱含深情地谈到“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炊烟”,多么有诗一般的画面感啊?他也曾用诗一般的语言告诉人家,“当我透过飞机舷窗俯瞰浩瀚的太平洋时,仿佛看见几个世纪前那些满载丝绸、瓷器的‘中国之船’正向着阿卡普尔科破浪前行;当我踏上贵国的土地时,又仿佛看见那位传说中的乐善好施的美丽的‘中国姑娘’正在普拉埃布传授纺织、刺绣技术”,等等。这么富有诗情画意般的语言是因为“每到一个地方,我就会想起当年的事情,触景生情,感慨良多”,是因为心中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是因为心中那片赤子情怀、家国情怀。

善于用可亲可敬、平易和蔼又从容淡定、沉稳大气的肢体语言和语态眉宇传神、灵动善融。肢体语言是语言的组成部分,习总书记笑容满面、和蔼可亲的表情,使他的讲话更多了一份亲和力和感染力;他打着雨伞,卷起湿漉的裤腿,雨中视察工作的神情,更平添了他忘我敬业、勤勉克己的人格魅力;他不封路、不封园、不扰民的种种举动,让他爱民如子、与民水乳交融的形象大放异彩,特别是在与普通群众的交流中,他笑呵呵的一句“你比我大,我叫你大姐”温暖无数人的心,他对不认识自己的农家妇微笑地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等等,这种不摆架子、不作秀,亲切、宽厚、融洽、随性,与民共融互动,言行举止可谓眉宇传神、灵动善融;然而面对那些不正之风、假丑恶现象,他也义正辞严,不怒自威。语言风格还包括语音语调、语气语速和语神语态等,习总书记的讲话有特殊的节奏美、韵律感,时而河水潺潺,时而深沉似海;时而和风细雨,时而铿锵有力,稳而不停、沉而不涩、缓而不滞、平而不淡,其眉宇眼神成了表达思想的有效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就一些干部不会说话而批评道:他们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体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说话,既是一种思想观点和能力水平的展现,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和技巧的反映,同时也是一个人立场、态度、方法和感情的表达。学习总书记讲话的语言风格和特点,更加增添语言魅力,避免当年毛泽东所说的“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让自己的讲话真正说得上去、说得下去、说得进去,增强讲话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感召力。(摘自新华网)

网友评论: